华夏大学生在线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582|回复: 0

关于减肥,我们都想错了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7-3-19 12:50:1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

       过去几十年所有的减肥建议可以总结为一句话:卡路里消耗大于摄入。这种说法基于卡路里消耗守则,即消耗3500卡路里等于减轻一磅体重。简洁直观,让人感觉减肥并不难。
       但这个原则也让无数节食者非常沮丧,因为脂肪超标仿佛等于缺乏意志力。按理说,占美国总人口69%的体重超标人士只要少吃多运动,就不会到处出现肥胖问题。尽管多年来不少科研人员质疑3500卡路里法则,但早已形成人们对体重和新陈代谢的共识。
       不过,情况开始变化。讽刺的是,这种新转变的主要推手竟然是一档减肥真人秀节目—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(NBC)的《超级减肥王》(Biggest Loser)。(要求选手在30周内比赛减肥,减重百分比最高者获胜。)正是这档节目第一次告诉人们减肥与意志力关系没那么紧密。
       而新近研究显示,真相可能更加复杂。去年5月发布的一项研究称,研究人士追踪了14位第八季《超级减肥王》参赛者,记录了加入该节目前的体重、新陈代谢水平,健身计划和食谱,在节目录制期间不同时点和第八季结束六年后记录各项水平。
       不出所料,所有14名参赛前明显超重,录制节目期间都大幅减重。令人意外的是,除了一位选手,其他13位在研究将近尾声时体重都有所反弹,其中4位选手的体重已超过参赛前。
       真正让人大跌眼镜的是,研究人员发现减肥期间和成功减重后,参赛者的身体总在努力恢复原有体重:参赛减重后,选手的新陈代谢水平整体剧减,意思是他们消耗的卡路里低于相同体形常规消耗水平。而且不是短期现象,几年后多数选手的新陈代谢水平非但没能回升,还继续下滑。到研究结束时,减重239磅夺得第八季冠军的丹尼•卡希尔六年内反弹100磅,日均基础热量消耗较同体形人士常规水平少800卡路里。
       该研究第一作者凯文•霍尔认为,研究结果明确显示不应把减肥视为只靠意识力就能解决的问题。他解释说:“可以减少摄入卡路里,增加活动,但身体会抗拒改变。” 不妨把人体想象成一根弦。如果你不减肥,弦是松弛的。一旦减少摄入卡路里多运动,弦就绷得越来越紧。瘦身食谱和锻炼越猛,弦就拉得越紧,身体恢复原有体重的反弹力就越大。
       “你减肥多努力,阻力就多大。”霍尔说。如果你想保住减肥成果,就得永远跟阻力作斗争。有点像《第22条军规》。减肥越成功,你的身体就越努力恢复原来的体重。事实上,《超级减肥王》节目里减肥最成功的选手赛后新陈代谢水平下降最快。
       听起来有点让人绝望,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。研究认为,减肥绝非简单地少吃多运动。但霍尔觉得,《超级减肥王》比赛的后续报道把重点放在参赛者复胖,其实夸大了负面影响。他注意到,《纽约时报》等多家媒体高调报道后,出现令人失望的倾向:读者将研究当成放弃减肥的理由,再不想费劲了。他们的想法是,“如果减肥成果没法保持,为什么还要拼命努力?”
       但这种想法忽视一个重要的细节:研究结束时,《超级减肥王》选手体重比参赛前平均减轻了12%,幅度并不小。已有一些研究显示,只要稍微减点体重,罹患糖尿病、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的几率就会明显下降。
       霍尔希望,研究结果可以让人们重新思考减肥方式,而不是绝望。他希望把减肥的塑身效果与增进健康的功效区分开来。塑身通常需要大幅减重,很难长期保持(体重降到一定程度,就会启动人体内部的“弹簧”,体重会开始恶性反弹)。而增进健康只要将减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可以通过逐渐又合理地改变生活方式实现。
       “《超级减肥王》之类节目不断灌输概念,即保持身体健康和生活正常就得减掉很多体重,”霍尔说,“但如果真为了健康没必要迅速瘦身。”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,体质指数(BMI)低未必健康。瘦人同样可能得心脏病。而肥胖人士如果不吸烟,坚持锻炼,保持健康饮食,过早去逝的几率不会高于生活习惯类似的正常体重人士。
       霍尔指出,虽然证据越来越充分,但真正了解的人不多。无论是减肥行业、热衷报道成功减掉一半体重的杂志,还是美国人对焕发新生和美貌的迷恋,都在将节食和锻炼神化,让人以为只要努力就能瘦,付出一定有回报。
       何不重新定位健身节食,别刻意追求好体型,是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健康呢?霍尔认为,现在就该行动起来了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站点统计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南京虚数灵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( 苏ICP备2023024155号 ) | 公安备案号:32010402000195

GMT+8, 2024-6-27 02:58 , Processed in 1.093743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